趣味答题

导航菜单

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/  历史  /  正文

为什么明朝二百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,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?

阅读:38

为什么明朝二百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,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?

漠北草原游牧部落数千年发展,造极于蒙古帝国,其时,帝国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军事等各个方面博采众家之长,都已达到巅峰形态。

朱元璋能够北伐建功,雄才大略自不待言,但是这也与蒙古人的托大有着很大关系。元朝皇帝对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一直有着迷之自信,直到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,元朝皇帝也没有将其视为巨大威胁,他们认为只要蒙古铁骑开到,对付这些南蛮子军队,简直就是砍瓜切菜。

所以,元军轻易地就放弃了燕云十六州,跑到了蒙古草原。他们心里的想法是,只要他们聚起一支骑兵队伍,很快就可以再反攻回来。

事实情况也是如此。

朱元璋对败退蒙古草原的元朝君臣不敢怠慢,洪武年间一连发动了九次北伐,其实就是希望一直对其保持战略压力,不让他们再度形成势力。即使这样,号称明朝“万里长城”的第一名将的徐达,也在土剌河战役中被蒙古军队击败,损失惨重。

后来朱元璋就开始执行锁蒙、困蒙的政策,不再轻敌冒进,而是在边疆地区修建军事要塞,逐渐压缩蒙古军队的战略空间,同时禁绝贸易,断绝漠北的经济来源。

如此一来,蒙古帝国的实力开始受到沉重打击,缺少了经济基础的蒙古帝国再也支撑不起一个完整的帝国,最后分裂成了鞑靼部落、瓦剌部落等,从帝国形态退回到了部落形态。

这期间花费的代价不低,中间也曾受到过蒙古帝国回光返照时的反噬,如土木堡之变。不过,此时的蒙古部落,已经不具备灭亡明帝国的实力了。

即使后来,蒙古部落又出现了黄金家族中兴之主达延汗,其基本统一了漠南和漠北蒙古,还仿照成吉思汗对部落民众重新分封,让蒙古一度有中兴之势,但是蒙古对于中原王朝,已经只能作为边患存在了。

不过可惜的是,明朝是个农业王朝,朝廷对于开疆拓土的意愿并不强烈,对于漠北土地更是兴趣阙如,后期随着小冰河期气候的变化,明朝的北边实控线一再南迁。按照《皇明祖训》的说法,“得其地不足用,得其民不足使”,这是亏本的买卖,穷兵黩武是亡国之道。

所以,明朝在打掉蒙古人卷土重来争夺正统的野心之后,对于蒙古地界上的事,比如各个部落之间的分分合合,一直都不怎么关注。

明朝对蒙古的做法,其实回到了以往历朝历代对游牧民族的传统,拉一派,打一派,在他们之间故意制造矛盾,使其无法完成统一,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。

若要再进一步,明朝的皇帝和臣子们都没有那个野心。

到了明朝末年,女真人崛起。

女真人少,为了对付大明,他们要拼力找同盟军,与明朝对战200多年的蒙古自然是天然的盟友。当然清朝是在彻底解决掉有野心统一蒙古的林丹汗之后,才开始将蒙古纳入盟友范围的。

此时的蒙古,被明朝连续200多年的削弱,哪怕是经历过达延汗中兴,也已经是四分五裂,难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了。林丹汗起初还是愿意同明朝合作,接受明朝对赏银,对后金作战。

清朝皇太极在击败了内部不和的林丹汗势力之后,被蒙古部落的带路党推举为共主,是为蒙古博格达汗,蒙古自此成为清朝的股东,被编入蒙八旗,与原来的满八旗、汉八旗,成为清朝最为倚重信赖军事力量。

此后,清朝不断南征北战,开疆拓土,也因此不断地要求蒙古人提供兵源。为了切实掌握蒙古人的实力,清朝还改变了蒙古人游牧的习惯,而是划定草场,对蒙古部落实行编户齐民。

此时,已经被连续削弱了200多年的蒙古人,根本无力反对,只能选择接受。

当清朝的江山坐稳了,对于肘腋之患的蒙古部落,也是十分忧心。他们一方面在汉人治理寻求和解和支持,另一方面也对蒙古人进行精神控制和减丁政策。

比如,清朝规定,每户蒙古人只能就一个男丁传宗接代,其他的男丁都要当喇嘛侍奉佛祖。

同时,为了消耗蒙古部落的经济实力,清朝还热衷于支持蒙古人大规模地朝觐活佛,因为这会让蒙古人的经济实力快速耗干见底。

如此这般,几十年下来后,蒙古部落的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。当清军兵临喀尔喀蒙古时,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已经没有任何与中央对抗的实力了。

唯一有对抗实力的噶尔丹,也在康熙的持续打击下,最后众叛亲离,自杀了事。

所以,清朝能在建国后几十年搞定蒙古,最根本的原因明朝已经将蒙古从帝国形态打散,这让后来的清朝皇帝在收拾蒙古时会显得很轻松,因为蒙古人已经没了英雄。

明朝面对的是一个国家形态的蒙古,明朝必须打起十分精神,而清朝面对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蒙古。这就是清朝只用了几十年就搞定了蒙古人的原因。

明朝乃汉人王朝,从心底看不起野蛮的蒙古人,在交往方面不是贸易禁运就是战争,基本是硬碰硬,由于游牧民族机动性强,明朝又没有能力和精力把蒙古人彻底搞定。

而清朝统治者的祖先是女真人,和蒙古人一样都是蛮夷,没有身份上的优越感和自卑感。两者联合起来反而把明朝搞定了。女真人对蒙古人通过联姻笼络了一些高层贵族,然后又大量分封盟旗,把蒙古各部都固定在自己的封地上,使之不能团结起来对付朝廷。还有就是大量在蒙地提倡喇嘛黄教,利用黄教控制广大蒙古人的思想,消弥其斗志,让其民寄希望于来世。还有一个原因就清朝皇帝是蒙古各部共尊的蒙古大汗,从法统上来说受大汗统治乃是天经地义的。

总地来说,清朝在统治国内各大民族方面是很成功的,秘诀是“易其政不易其俗”而采用的“一国多制”。

这是因为清朝具有明朝不具备的内外优势。

从1368年明朝开始驱逐元朝,到1571年明朝和鞑靼俺答汗封贡互市,明朝和蒙古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拉锯战。虽然最后双方妥协,但是明朝始终没有彻底征服蒙古地区。

但是在清朝时期,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。

首先在1636年3月,漠南蒙古16部49个大小部落首领到沈阳请降,为皇太极奉上“博格达·彻辰汗”的尊号,漠南蒙古彻底臣服后金

1691年,康熙皇帝与喀尔喀蒙古也就是漠北蒙古首领们在多伦诺尔会盟,标志着外蒙古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。多伦会盟也标志着2000多年来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侵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。

那么,为什么清朝立国几十年就搞定了蒙古,为明朝和蒙古进行了200多年也没有达到目的呢?

“静Yes”认为,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清朝对蒙古的政策杀伤巨大

作为一个少数民族,清朝和另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有很多相似性,刚开始的时候被明朝追着打,后来把明朝追着打。

女真族以渔猎为生,在弓马骑射上和蒙古有很多相通之处。努尔哈赤刚建国时,明朝和蒙古各部关系还算融洽,封贡互市较好地维持了明蒙友好关系。此时努尔哈赤崛起,严重威胁到了明朝和蒙古的安全。为打开局面,努尔哈赤一方面对蒙古不断用兵,另一方面不断分化各蒙古部落,积极和蒙古几个部落和亲。这样,后金不断获得胜利,终于在1635年彻底击败漠南蒙古。

漠南蒙古地处长城内外,和后金关系最近,因此对漠南蒙,后金的统治最为有效。具体就是将大量漠南蒙古精英纳入八旗编制,形成蒙八旗。由于清朝不断在蒙古人之中割韭菜,导致蒙古精英大量流失,最终实力越来越弱,完全没有和清朝叫板的资本。

除了以蒙古人充实八旗,清朝还在漠南和漠北蒙古实施盟旗制度,游牧民族最让中原王朝头疼,所以清朝不允许蒙古人逐水草而居,也就断绝了像成吉思汗那样聚集几十万大军的可能。清朝将牧区严格划分,每个部落不能越界,只能直属于清朝中央政府,即使发生灾害也只能坐地等待清朝救灾,如果不及时饿死了人,不要着急,抚恤金还是有一点的。

清朝皇帝之所以接受蒙古封号,是有深刻考虑的,这就是“帮助”蒙古发展佛教,在草原上大兴土木盖寺庙,并规定每个牧民家庭除了一人守灶,剩下子女全部出家为僧尼,当然了,出家人是可以不交税的。这种“计划生育”对蒙古人口的摧残是毁灭性的,到20世纪初,蒙古高原只剩下不到50万人。

没有了人口,也就更没有能力兴风作浪,这样的情况下,清朝加了道保险,以长城为界将汉蒙完全分开,严格的隔离制度确保了蒙古生活更加恶劣。没有技术的传入,蒙古人只得在草原上安心牧羊。

由于政策执行到位,蒙古彻底被清朝玩残了。


2、沙俄自北方的威胁

15世纪末,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,随即于1578年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东侵。沙俄东侵,西伯利亚成为其殖民地,沙俄和清朝成为邻国。

沙俄占据西伯利亚,对于清朝而言影响不大,毕竟苦寒之地不能耕种,但是沙俄却对蒙古各部尤其是喀尔喀形成巨大威胁。

事实上,占据了西伯利亚的沙俄人发现这里除了有毛皮之外真的很贫瘠,因此他们不断向南侵略,威胁喀尔喀部落以及东北地区。

以往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发生冲突,一旦游牧民族不敌,他们可以一溜烟跑回漠北,一直到中原王朝打不到的地方,养精蓄锐然后卷土重来。但是沙俄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,因为夹在清朝和沙俄之间的蒙古已经无路可逃。

根据郭沫若等学者的考证,中国游牧民族的天然游牧北界大致在北纬58度左右,在贝加尔湖以北,深入西伯利亚境内。但是沙俄的到来夺去了蒙古游牧区的北部,蒙古各部游牧区域只得被压缩到贝加尔湖以南地区。

在俄国人还没有到来之前,根据郭沫若等学者的考证,中国游牧民族的天然游牧北界大致在北纬58度左右,在贝加尔湖以北,深入西伯利亚境内。但是沙俄的到来夺去了蒙古游牧区的北部,蒙古各部游牧区域只得南移至贝加尔湖附近。

1689年,清朝和沙俄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稳定了东北疆域,随即清朝开始腾出手来解决蒙古问题,和沙俄的争夺也从东北西移至贝加尔湖周边地区。

在这样的南北威胁中,喀尔喀王公经过权衡,最终选择倒向清朝,随即清朝将喀尔喀纳入版图,并展开了对沙俄以及沙俄支持的准噶尔部的反击。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不断挑衅清朝,康熙两次亲征,逼迫其兵败自杀,随即清朝步步进逼,终于在1757年,清朝大军彻底消灭准噶尔部,平定天山南北,新疆也回到中原王朝怀抱。

新疆故土新归是一个划时代时间,不仅标志着准噶尔的灭亡,更昭示着从此以后,游牧民族北逃西遁的退路彻底被封死,游牧民族在南下失败时,除了北逃,还可以逃到大漠以西,而此后,游牧民族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。

不仅如此,清朝和沙俄还在中亚地区展开争夺,彻底断绝了游牧民族西去西亚、欧洲的道路。

可以说,沙俄的不断侵略,客观上帮助清朝彻底解决了蒙古问题。

3、清朝的技术优势

清朝时期的蒙古,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状态。明朝对蒙古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,让蒙古各部落之间相互攻杀,达到无法统一威胁明朝的目的。在明朝的一手导演下,黄金家族走向没落,蒙古又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前的松散状态。

然而虽然不复当年之勇,但是蒙古骑兵仍然是草原上一个可怕的存在,以骑射为生的本领让每一个蒙古人都是天生的战士,只要有个强大的核心,蒙古势必再次兴起。

但是最终蒙古各部还是被清朝收服了,因为清朝有蒙古不具备的技术优势,那就是火炮。

中国作为火药诞生的地方,长期以来火器发展领先世界,从明朝中期开始,这种优势逐渐被西方国家抵消,火炮技术开始落后。

1522年西草湾海战后,明朝开始大量仿制西方火炮,并很快追上西方水平。在明朝后期的明金战争中,明朝孔有德、耿仲明、尚可喜等人投降后金,带去了火炮技术,后金从此有了火炮部队。

清朝前期火炮运用广泛,除了抵御沙俄,就是对付汉蒙反抗势力,实践证明,在中原王朝掌握了火炮技术后,游牧民族再也无法与中原王朝对战。1690年,漠西蒙古噶尔丹侵略喀尔喀蒙古,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,在乌兰木通战役中,清军以大炮摧毁噶尔丹抵御的驼城,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。

火炮不仅能够大量杀伤敌军,对骑兵的马匹也能产生巨大的威慑。可以说,属于蒙古骑兵的时代已经在清朝宣告结束。

不得不说,清朝用几十年时间彻底解决蒙古问题,使中原人民不再受游牧民族侵扰之苦,这是一个伟大的功绩。


多有疏漏,烦请斧正!

我是“静Yes”,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!期待关注!

明太祖朱元璋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口号便是“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“,他派大将军徐达、常遇春收复了汉人政权丧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等北方之地,把蒙古人赶回了草原,并派兵十余次打击蒙古残余势力。为了防范蒙古人,朱元璋让自己的儿子”九王守边“,其中就有燕王朱棣。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,朱棣发动了”靖难之役“,夺权成为明成祖。朱棣对蒙古的政策依然是持续打击,先后五次北征,对蒙古人形成碾压之势。



明仁宗、明宣宗时期,对蒙古实行既打击又笼络的政策。到明英宗时,蒙古瓦刺部崛起,联合各部进攻明朝。明英宗好大喜功,御驾亲征导致”土木堡之变“,成为明朝第一个当俘虏的皇帝。危急关头,明朝推出明英宗的弟弟明景帝上台,由兵部尚书于谦组织“北京保卫战”,打退了瓦刺的进攻,用坚固的防守锁住了蒙古人。从那以后,蒙古陷入分裂,对明朝没有足够的威胁了。满清崛起时,对蒙古各部先是联合、联姻,后来是打击、分化,直至让蒙古人衰落。满清的做法是多管齐下,对蒙古人的控制非常成功。


倡导“满蒙一家”,蒙八旗帮打天下

满清的祖先是女真族,开始建立的国家叫后金。大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,不断蚕食明朝的领土,与蒙古各部也开战,逐渐占据优势,蒙古科尔沁部最先归顺了后金。而后,后金倡导“满蒙一家”,与蒙古各部联盟、联姻。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的十几位妃子中,有七位来自蒙古,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太后,她生了顺治皇帝,也是康熙皇帝的奶奶。所以说,满清的血统与蒙古人是密不可分的。



皇太极时期,彻底征服了蒙古各部。皇太极有统一中国的野心,为此把女真改名满洲,把后金改为大清,自己登基成为皇帝。在清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,单靠满族八旗兵是不够的,清朝把蒙古骑兵也纳入八旗中,号称“蒙八旗",为清朝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到晚清时,还有一位著名的蒙古大将曾格林沁亲王,可见蒙古兵在清军中的分量。



康熙三征噶尔丹,土尔扈特部东归

对不服从清朝统治的蒙古部落,清朝的策略是坚决打击,毫不留情。有部电视剧叫《康熙王朝》,里面就叙述了康熙皇帝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故事。准噶尔部盘踞在西北,康熙皇帝为了笼络噶尔丹,把心爱的女儿蓝齐格格嫁给他。但噶尔丹与西藏达赖喇嘛结盟,又勾结沙俄,对清朝构成了威胁。于是,康熙御驾亲征三次,最后消灭了噶尔丹,巩固了西北边疆。电视剧里这段,与真实历史是基本吻合的。



有部电影叫《东归英雄传》,演的就是乾隆皇帝年间,在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百余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,面对沙俄用他们打仗,试图灭绝他们部族的危局,毅然决定冲破层层阻碍,东归故土。由此,土尔扈特部成为最后归顺清朝的蒙古部落。



实行盟旗制度,蒙古遍布喇嘛

现在我们知道的内蒙呼伦贝尔、乌兰察布、锡林郭勒等地在清朝时都叫盟,有很多盟旗都是清朝时留下的。清朝为了分化蒙古人,在蒙古草原建立了盟旗制度,外藩蒙古划分盟和旗,内属蒙古直接设旗,并把一个蒙古部落划分为多个旗,让蒙古人画地为牢,形不成统一的力量。



在清朝,蒙古人的地位很高,可以受封、当将军,享受高官厚禄,让纸醉金迷中的王公贵族们丧失了斗志。但清朝还有更绝的一招,在蒙古引入藏传佛教,大建寺庙,大力倡导或强制蒙古人当喇嘛即和尚,并规定出家可以不当兵、不服徭役、不纳税。这样当喇嘛的蒙古人大增,并且喇嘛不能结婚,这样蒙古的人口就锐减了。难怪康熙皇帝说:”建一寺庙胜养十万兵“。

还有一点不能忽略,满清不同于熟悉农耕的汉族,他们是渔猎民族,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了解很深,所以治理起来能对症下药,得心应手。

对付蒙古,明朝确实花了太多精力,太长的时间。前后三百年,明朝就一直和蒙古纠缠不休。为了蒙古,明朝又是重修早已废弃不用的万里长城,又是在北方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连续八次打击蒙古,朱棣连续五次打击蒙古。到明英宗的时候,蒙古南下,还差点把明朝搞成了第二个南宋。

但是在清朝的时候,蒙古与清朝的关系却处理得非常好。清朝基本上没有为了蒙古,在军事上耗费过太多力气的时候。而且,清朝基本上也没有和蒙古发生过什么战争(除了西北的噶尔丹,噶尔丹最终也被很快摆平)。

(雄起的努尔哈赤)

那么,清朝究竟想到什么办法,顺利地解决了蒙古问题呢?

这个办法就是“联姻”,或者也可以说叫做“和亲”。

从努尔哈赤开始,他为了稳定大后方,集中力量攻打明朝,就兴致勃勃地纳娶蒙古公主为妻。到了皇太极的时候,皇太极在纳娶蒙古女子问题上,花了最大的精力。他的嫔妃中,有半数是蒙古王公贵族女子。不仅如此,清朝皇室还把皇室公主远嫁蒙古王公贵族。后来还因此形成了制度,几乎所有的清朝公主,都要嫁到蒙古草原。

因为这种方式,蒙古和清朝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血缘关系,满蒙亲如一家,也得到彻底的完善和落实,清朝也因此轻松搞定了蒙古的问题。

那么,既然清朝可以采用“和亲”的方式,轻松搞定蒙古问题。明朝为什么却不这么做呢?虽然说清朝是后面出现的朝代,明朝学不来。但是,在明朝之前,其实已经出现过以“和亲”的方式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,明朝为什么不采用呢?

(皇太极画像)

我认为,明朝之所以不采用“和亲”的政策处理北方少数民族的问题,主要有两个原因:

一是效果并不是很好。效果不好的原因,主要在于通过血亲维系起来的两国关系,常常会因为嫁到别国的公主出现变故,因此两国重新交恶。

二是明朝耻于这种“和亲”的行为。汉民族在历史上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,对“和亲”一事多有抵触。因此,明朝要采用强硬的手段对待蒙古。永乐皇帝朱棣甚至为此沾沾自喜地说,他大明王朝是历史上唯一“不和亲,不纳贡”的朝代。

正因为如此,明朝不利用“和亲”解决边关问题。

(满蒙联姻)

那么,清朝为什么就能够用“和亲”解决蒙古问题呢?

其一,清朝没有明朝的那种心态。清朝是少数民族,他们和蒙古是处在同一水平上的。甚至,蒙古在地位上,还是略高于清朝满族的。因为蒙古曾经统一过中国,这样,他们不仅仅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老大,而且还具有皇家的血统。因此,满族和蒙古人“和亲”,绝对没有下嫁的味道,反而是高攀。清朝满族的这种心态,就让他们没有把公主嫁到蒙古,看成是一种耻辱。

其二,清朝持续不断地“和亲”。明朝之前的汉人王朝的“和亲”,都是非常“吝啬”的。不到万不得已,他们不会采用“和亲”的方式。什么叫“万不得已”呢?一是实在打不赢北方少数民族。二是北方少数民族反复求娶。这样一来,汉人嫁到北方少数民族去的姻亲就不多。前面我们也说过,通过血亲维系起来的关系,一旦血亲淡了,关系就可能破裂。正因为嫁得少,关系破裂的情况就多。而清朝因此持续不断地嫁娶,所以满蒙的关系一直维系得很好。

总之,真正要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,虽然不一定像清朝那样持续不断地“和亲”,但至少应该把他们和中原民族放在平等的地位上,这样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少一些。

(参考资料:《明史》《清史稿》)

标签

明朝二百多年未能降服蒙古清朝几十年解决


相关文章列表

明朝能打得过强悍的蒙古兵,为什么打不过清朝?

明朝能打得过强悍的蒙古兵,为什么打不过清朝?

自从朱标早亡,病根就落下了。蓝玉是朱允熥的舅姥爷,常遇春是朱允熥的亲姥爷,不是朱允炆的。朱元璋失心疯选了朱允炆,而没选朱允熥继位(按照嫡长继承制,朱标的继承人顺...


明朝要是招安了李自成,会不会把清朝打没?

明朝要是招安了李自成,会不会把清朝打没?

首先,明朝被李自成推翻,不是因为李强或者好,只是因为明弱和烂到底了,腐朽了,一阵风也就倒了。而农民军的战斗力和职业军人是没有可比性的。从古到今都是如此。真实战斗是在一片石这个地方,满清前锋部队加上士气...


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放飞自我,而清朝的皇帝都是明君?

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放飞自我,而清朝的皇帝都是明君?

清朝唯一的明君雍正。因为演艺圈满族人太多啦这玩意有啥好怀疑的,明朝皇帝把读书人供着,读书人装逼惯了,皇帝咋干都是昏君,唯一被忽悠成明君的崇祯还灭了国!清朝皇帝就聪明多了,他们觉得只要把觉得自己不是明君...


清朝比明朝好吗?

清朝比明朝好吗?

清朝不比们明朝好,明清都不配一个好字。明清各有各的烂法。两个不同维度上,所以很难比较谁更坏一点。一个是底层上位后对其他比之更高地位的人的满满的恶意,包括对知识水平更高的知识分子与财富水平更高的富商,甚...


明朝的两京与清朝的汉地:十三省VS十八省,探索着不同朝代间的差异

明朝的两京与清朝的汉地:十三省VS十八省,探索着不同朝代间的差异

明朝两京十三省明两京十三省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,后废除改由承宣布政使司(简称“布政司”,仍习惯称“省”)、提刑按察使司(简称“按察司”)、都指挥使司(简称“都司”)分掌一省行政、司法、军事,并称“三...


如果清朝没有取代明朝,华夏是否在后来的300年可以比欧洲率先出现工业革命?

如果清朝没有取代明朝,华夏是否在后来的300年可以比欧洲率先出现工业革命?

以明朝和李自成的腐败的基因,那就没有中国了,绝对是叫英联邦芝那0斯坦只要搞科举制度,就不可能产生西方那样的工业革命。不要对明朝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。明朝只出了一个徐光启对西方科技感兴趣,这与同时代的日本...


友情链接